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不論你在初中時代是輝煌還是落魄,進入了高中一切都是新的開始,過去的成就不代表你的高中生活可以高枕無憂,過去的失敗也不代表你以后都會長久的落魄。
進入高一,每一個人都應該先做個自我反省,在學習過程中將會出現很多與過去不同的一面,尤其是在數學學習上,很多高一的學生都會遇見下面幾個問題: 1)高一新生大都自我感覺良好,認為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。
自己能考上全市重點高中,就說明了自己在學習上有一套。
自己初中怎樣學,高中還怎樣學,就一定能成功。
不知道改進學習方法的必要性。
2)甚至認為,剛上高一,適當對自己放松一下,獎勵獎勵自己前一段的苦學,一兩個月以后再追,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。
這種不求上進,甚至釜底抽薪的想法,一定要盡早向學生講清楚,讓他們防患于未然。
3)新生面臨著新的學習任務,缺少迎難而上的思想準備。
暑假期間,瘋玩瘋鬧。
基礎知識大滑坡,基本技能大退步,頭腦時常出現空白。
學習時跟不上教學的進度與要求。
4)對高中課程的學習特點,缺少全面準確的了解。
對高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方法,缺少系統的學習和掌握。
結果: 1.感到教學進度太快了,講的東西太多了,課外作業太難了。
有很多人作業中的困難越來越多。
有的學生說,一看見數學作業就想哭。
別人就勸解說:“你現在先別哭。
忍過三天你再回頭看,當初的困難根本就不值得一哭。
真正值得你大哭一場的日子,一天接著一天,在后邊等著你呢!
” 2.期中考試以后,就有很多同學面臨了人生空前的失敗,于是驚慌失措,痛苦不堪。
以數學為例,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期中考試不及格。
情緒低落,從此對學習喪失信心,度日如年。
3.還有的學生,老是自我感覺不錯,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是一踏糊涂。
也有的學生,校內考試分數甚高,一旦區、市統考,成績就一落千丈。
高中數學的考試特點: 初中數學的考試方法,基本上是學什么考什么。
高中數學考試卻有許多截然不同之處。
下面用一個比喻來加以說明。
比如學木匠,要先學會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。
怎樣考試呢?
一種考法是,依次檢查你各種工具的使用水平。
如果你都能達到相當的級別,你就是學好了木匠的本領。
這就是初中數學的考試方法。
現在提出另一種考法:給你提供適當的材料,并給出適當的備用零件,讓你做一個板凳。
由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,并且把自己的設想加以實現。
你如果依次在板凳的凳面上安上四條腿,再想安裝四條橫翅,就要發生很大的困難。
也許你的想法根本就不能實現。
這就是高中數學的考法。
考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考試題多一半是生疏的題目,是考生不能依賴模仿加以解決的問題。
學生最感困難的是沒有思路。
分析不出所要解答的題目的問題結構。
本來,木凳的結構是凳面上鑿四個洞,再把四條腿用橫翅連接,然后蓋上凳面。
有的學生非要把一塊方木,鑿去多余之處,形成一個通身一體的板凳,費時費事,困難重重,實施中就會連續出錯。
學生感到什么方法都學過,就是分不清,什么時候該用哪一個。
看來,這確實構成了初高中數學考試的主要區別。
打個比方,老師不斷地講解謎語,分析它們的結構,特點,思路,猜法……。
作為一名學生,你把這一切都背下來,考試時依然沒用。
考試時,讓你猜的一定是新編的謎語。
考的是你的能力。
以上是“高一學生總結:為什么數學學不好”的詳細解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