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朝的始祖名棄,帝嚳的后裔,棄曾做過堯,舜的農師。
周朝姬姓。
1、文王在位51年,文王姓姬名昌,父名季。
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,后被釋放。
他禮賢下士,有姜子牙等名辰輔佐,為以后滅商打下基礎。
據傳文王死時97歲。
2、武王在位5年,武王姬發,父姬昌。
即位后大舉伐商,并于牧野,大敗商軍,紂王自焚,商亡。
武王建都于鎬京。
史稱西周。
武王死時54歲。
3、成王在位30年,成王姬誦,武王子,即位時12歲。
由周公旦攝政。
之中,平定武更(紂王子)叛亂,并大封諸侯。
成王造東都洛邑。
成王死時42歲。
4、康王康王姬釗,成王子。
康王是一位有作為的周王,史稱“成康盛世”。
康王時,周朝較強盛。
5、昭王在位2年,昭王姬瑕,康王子。
“昭王之時,王道微缺”,周國力開始下降,昭王南巡死于楚。
6、穆王在位55年,穆王姬滿,昭王子。
穆王時作《呂刑》,是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的法典。
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。
5、共王在位12年,共王姬伊扈,穆王子。
6、懿王在位25年,懿王姬囏,共王子。
懿王時,周室衰弱,外族入侵已無力抵抗。
7、孝王在位15年,孝王姬辟方,穆王的兒子,共王的弟弟。
8、夷王在位12年,夷王姬燮,周懿王的兒子。
夷王時,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尖銳化,夷王曾烹殺齊哀公。
9、厲王在位16年,厲王姬胡,夷王的兒子。
厲王是一位暴君,對外戰爭屢敗,國勢日危。
在位16年,竟被國人放逐。
10、周,召共和執政14年,周,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政。
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。
11、宣王在位46年,宣王姬靜,厲王的兒子。
即位后針對周王室的內憂外患,進行改革。
取得成功,史稱“宣王中興”。
12、幽王在位11年,幽王姬宮生,宣王的兒子。
貪淫無道,為博寵姬褒姒一笑,竟“烽火戲諸侯”,從而亡國被殺。
這就是“一笑傾國”的由來。
二、東周西元前771年,周幽王被犬戎殺死,都城鎬京(今陜西西安西南)經犬戎侵襲,十分殘破。
太子宜臼受到申、許、魯等諸侯擁戴,在申(今河南南陽北)即位,是為平王。
為避犬戎,平王把都城從鎬京東遷至洛邑(今河南省洛陽),史稱東周。
周平王依仗晉、鄭、虢等諸侯的力量,勉強支持殘局。
但是周室衰微,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,諸侯各國之間的兼并越來越有發展,中國歷史從此進入春秋時期。
至公元前249年亡于秦,歷二十五君,凡五百二十三年。
1、平王(宜臼)在位50年,東遷于洛邑,辟戎寇,平王之時,周室衰微,諸侯強而周室弱,齊、楚、秦、晉開始強大2、桓王(林)在位22年,平王孫,桓王三年,鄭莊公朝,桓王不禮。
十三年,伐鄭,鄭射傷桓王,就是史書說的“箭射王肩”。
3、莊王(佗)在位15年,莊王四年,周公黑肩要殺莊王而要立王子克為王。
辛伯告發,莊王殺死周公。
王子克逃往燕國。
4、釐王(胡齊)在位5年,莊王子.釐王三年時,齊桓公開始稱霸。
5、惠王(閬)在位25年、釐王子。
即位初,莊王還有一子叫穨,而且很受寵。
及惠王即位,穨聯絡眾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,計劃召燕國、衛國的軍隊討伐惠王。
惠王逃至鄭國。
穨稱王。
鄭國、虢國國君大怒。
四年,鄭國和虢國發兵討伐,殺死穨,又立惠王。
惠王十年的時候,賜齊桓公為伯。
6、襄王(鄭)在位32年,惠王子。
惠王王后生子叔帶,很受惠王寵愛,襄王也很畏懼他的勢力。
三年,叔帶勾結戎、翟討伐襄王,襄王要殺叔帶,叔帶逃往齊國。
齊桓公派管仲平滅威脅周朝的外戎,派隰朋平滅威脅晉國的外戎。
襄王以上卿之禮款待管仲。
管仲拒絕.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,回國。
九年,齊桓公卒。
二十四年,晉文公卒。
三十一年,秦穆公卒。
7、頃王(壬臣)在位6年,襄王子。
8、匡王(班)在位6年,頃王子。
9、定王(瑜)在位21年,匡王弟。
定王元年,楚莊王伐陸渾的敵人,第二年經過洛邑,讓人問周朝索要九鼎。
定王讓王孫滿出使拒絕,楚兵退去。
十年,楚莊王圍困鄭國,鄭伯投降,被放。
十六年,楚莊王死。
10、簡王(夷)在位14年,定王子。
簡王十三年,晉國國君厲公被殺,晉國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,立為悼公。
11、靈王(泄心)在位27年,簡王子。
靈王二十四年,齊國崔杼殺死齊國君莊公。
12、景王(貴)在位23年,靈王子。
13、悼王(猛)在位0年,景王子。
景王喜愛兒子朝,但景王死后.國人立長子猛為王.但被子朝殺死.14、敬王(丐)在位43年,景王子。
子朝殺猛后自立,但是晉國擁立丐為敬王.但是子朝在周自立.四年后,晉國率諸侯擁敬王回朝.三十九年,齊田常殺其君簡公這就是有名的"田姓代齊",也就是從這起,齊國的國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,而是田姓,四十一年,楚滅陳。
孔子卒。
15、元王(仁)在位8年,敬王子。
16、定王(介)在位27年,元王子。
定王十六年,三晉滅智伯,分有其地。
這就是有名的"三家分晉"。
這是春秋和戰國劃分的標志。
17、哀王(去疾)在位0年,定王長子。
哀王即位三月,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,就是思王。
思王即位五月,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,就是考王。
此三王皆定王之子。
這里就將哀王,思王列在一起18、考王(嵬)在位15年,定王之子。
考王封其弟于河南,是為桓公,接替周公的官職。
桓公死后,兒子威公代立。
威公死后,兒子惠公代立,封他的小兒子在鞏這個地方,號東周惠公。
19、威烈王(午)在位24年,考王子。
威烈王二十三年,正式給與韓、魏、趙諸侯的身份。
20、安王(驕)在位26年,威烈王子。
21、烈王(喜)在位8年,安王子。
22、顯王(扁)在位48年,烈王弟。
顯王五年,秦獻公稱伯。
四十四年,秦惠王稱王。
其后諸侯皆為王。
23、慎靚王(定)在位6年,顯王子。
24、赧王(延)在位60年,慎靚王子。
是東周最后一位國王,是兩周在位最長的君主;
但他在位時期,東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于洛邑(現在的洛陽附近,當時是東周的首都)。
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,所以無論周赧王是不是一個有道明君,對于挽救危亡的周國都沒有什么作用了。
周赧王五十九年(前256年),西周公降秦盡獻其邑三十六城三萬,秦盡收其獻,歸其君于西周國。
周赧王六十年(前255年),一百多歲的周赧王悲憤而死,周民東亡,秦取九鼎,后七歲,秦滅東周公國。
以上是“周朝歷代帝王世系表”的詳細解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