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

首頁 資訊 教育 學習 歷史 健康 女人 生活 題庫 母嬰
子欄目:

文康網 > 教育 >

蛤蚧

蛤蚧

時間:2021年09月24日 23:15:14 來源:www.myclassified-ads.com 閱讀:

  今天對蛤蚧聊了聊,下面,是本站的小編整理關于蛤蚧的詳情解說:

蛤蚧Gejie

GECKO

來源

本品為壁虎科動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體。

  

相關名

蛤解、蛤蛇、蛤蚧尾、全蛤蚧、仙蟾、蛤蟹、石牙、多格

圖片

來源教材

下圖為越南蛤蚧

產地

主產于廣西龍津、大新、百色、容縣等地。

  云南、廣東、福建等省亦產。

  廣西、江蘇等省區已人工養殖。

  進口蛤蚧產于越南、泰國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亞。

  

采收加工

全年均可捕捉,5-8月為主要捕捉季節,剖開腹部,取出內臟,拭凈血液(不可水洗),再以竹片撐開,使全體扁平順直,低溫干燥。

  將大小相近的兩只合成1對,扎好。

  

性狀鑒別

本品呈扁片狀,頭頸部及軀干部長9~18cm,頭頸部約占三分之一,腹背部寬6~11cm,尾長6~12cm。

  頭略呈扁三角狀,兩眼多凹陷成窟窿,口內有細齒,生于顎的邊緣,無異型大齒。

  吻部半圓形,吻鱗不切鼻孔,與鼻鱗相連,上鼻鱗左右各1片,上唇鱗12~14對,下唇鱗(包括頦鱗)21片。

  腹背部呈橢圓形,腹薄。

  背部呈灰黑色或銀灰色,有黃白色、灰綠色或橙紅色斑點散在或密集成不顯著的斑紋,脊椎骨和兩側肋骨突起。

  四足均具5趾,趾間僅具蹼跡,足趾底有吸盤。

  尾細而堅實,微現骨節,與背部顏色相同,有6~7個明顯的銀灰色環帶,有的再生尾較原生尾短,且銀灰色環帶不明顯。

  全身密被圓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澤的細鱗。

  氣腥,味微咸。

  

飲片 蛤蚧

為不規則的片狀小塊,表面灰黑色或銀灰色,有棕黃色斑點及鱗甲脫落后的痕跡。

  切面黃白色或灰白色。

  脊椎骨和肋骨突起清晰。

  氣腥,味微咸。

  

酒蛤蚧

本品形如蛤蚧塊。

  微有酒香氣,味微咸。

  

性味歸經

咸,平。

  歸肺、腎經。

  

性能特點

本品味咸性平,藥力平和,入肺、腎經。

   既補肺益腎,治肺虛咳嗽與腎虛作喘;

  又補腎陽、益精血,治腎陽不足及精血虧虛。

  

功效

補肺氣,定喘嗽,助腎陽,益精血。

  

功效助記

蛤蚧已經(爬上了)沈陽的飛船。

  

主治病證

(1)肺虛咳嗽,腎虛喘促。

  

(2)腎虛陽痰,精血虧虛。

  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-6g; 研末,每次1-2g; 浸酒,每次1-2對。

  

使用注意

本品滋補助陽,故風寒、實熱及痰濕喘咳者忌服。

  

故事

“蛤蚧”始載的說法至今一般有三種,第一種:載于宋代的(開寶本草),這種考證已經被1961年出版的《中藥志》等多數文獻所承認并被引用。

  第二種:趙民昌編著的《名貴中藥材鑒別》一書稱其始載于唐代的《海藥本草》。

  第三種:《中藥大辭典》中顏正華主編的《中藥學》認為首載于《雷公炮炙論》。

  在這三種說法中,第一種說法錯誤地將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蛤蚧項下所注的“宋開寶”理解為始載,故不妥。

  第二種說法,據《重修政和經史政類備用本草》中蛤蚧項下既引用唐《海藥本草》,又引用了南北朝《雷公炮炙論》的有關記述,因而也不可茍同。

  

由此可以認為,作為本草文獻的始載,第三種說法即始載于(雷公炮炙論)較為合理。

  

另作為“蛤蚧”一名,觀歷代本草,其中有“楊雄(漢代,成都人,公元前53年至18年)方言》云,“桂林之中能鳴者俗謂之蛤蚧……”故“蛤蚧”一名可以追溯到漢代甚至更早。

  

大約到了西漢時期,人們才開始關注蛤蚧是什么一事,《方言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桂林之中,守宮大而能鳴者,俗謂之蛤蚧。

  ”李時珍也稱“蛤蚧因聲而名”。

  蛤蚧的鳴叫聲特別脆亮,悅耳動聽,經久不停。

  民間百姓中有傳說,這是蛤蚧在對唱戀歌,“蛤”一聲,“蚧”一聲”,雄蛤蛤鳴“蛤”,雌蛤蛤呼“蚧”,一唱一和,夫唱婦隨,情真意切,十分恩愛。

  但是根據實地觀察研究,無論雌雄蛤蚧皆能鳴叫“蛤”和“蚧”,且蛤蚧交合之后,便各奔東西了,并無終身相隨的事情發生。

  可見所謂“恩愛”實則為盲目褒譽,或者是一種良好愿望的寄托罷了。

  

還是因為蛤蚧的叫聲曾有人贊賞“情同鴛鴦、功蓋參”,說此物常自報其名,雄性叫聲“咯咯”為蛤,雌性叫聲“唧唧”名蚧。

  求偶期傳來隱喻“哥哥姐姐”般的竊竊私語。

  再有蛤蚧夜居榕樹、石巖,一夫一妻,上呼下應,形影相隨,往往捉一獲二,雖被捉到死也不分開,因此習慣入藥時必然成雙成對。

  明朝初時人們常常以稿草將成對的蛤蚧緊緊纏繞,蒸曬后穿鏈在一起作為房事中用藥,借以“盛情補得情盛”,可見蛤蚧的功效與作用在古代已經被肯定。

  

還有傳說蛤蚧為龍的兒子。

  經傳龍生九種,蛤蚧也居其中之一,其余名為龍、吊、蛟、堆、魷鯉、石龍子、守宮龍、鹽龍。

  

  關于“蛤蚧”的介紹到此結束。

責任編輯:褚興英

上一篇:關于男朋友生日文案短句干凈

下一篇:沒有了

最近新免费韩国电影国语_国色天香社区在线观看最新_有人有片在线观看的资源_国产精品酒店在线精品酒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