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對解析張作霖為何不給有功的郭松齡升官,以致郭松齡造反?聊了聊,下面,是本站的小編整理關于解析張作霖為何不給有功的郭松齡升官,以致郭松齡造反?的詳情解說:
我是作家客凌溯,今日淺談第二次直奉大戰后張作霖為何不給郭松齡升官,以致郭松齡造反?
眾所周知,張作霖實際的官職是奉天督軍省長,卻也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。
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努力,東北四?。ê邶埥?、吉林、奉天、熱河)似乎已經不滿足張大帥的胃口,他所圖甚大,眼光甚遠。
野心與用人
張作霖一直都有入主中原之心,成為那至高無上的大總統,否則也不會有兩次直奉大戰。
楊宇霆的戰略計劃正是迎合了張作霖的野心,二人可謂是一拍即合,積蓄力量,以圖天下。
楊宇霆可謂是一個極其聰明之人,他畢業于日本的士官學校,是個留洋派,也是個實力派,在東北的勢力劃分為“士官派”。
張作霖雖然出身于草莽,可他十分看重人才,也十分善于看人,在他的手下,楊宇霆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。
師徒與父子
這個時期,可謂是中國人才倍出。
東北的那些上過軍校的軍官里,不僅有個楊宇霆,還有個郭松齡。
郭松齡畢業于陸軍講武堂,屬于“陸大派”。
他的主張是發展東北,抗拒日本。
他的主張本沒有錯,張作霖當然也想這么做,只是郭松齡反對奉軍入關,反對內戰。
正在念軍校的少年張學良初次自己的教官就欣賞不已,便想積極拉攏。
在《張學良口述歷史》一書中,有著明確的記載,張學良對于郭松齡,可謂是傾心傾囊,能給的都給了,十分信任。
否則也不會有那句“我即茂宸,茂宸即我”,名義上是張學良的軍隊,實則就是郭松齡的。
張學良如此用人,自然是大忌,其父張作霖也曾提醒,要兩派皆用,不能只偏袒一派,只要哪一派冒頭,就一定要抬舉另一派,這是帝王的平衡之術。
無奈虎父生出犬子,良言未能入耳。
第二次直奉大戰
第一次直奉大戰的失利,大帥張作霖沒有氣餒,他看到了自身的不足,積極改良軍隊,提拔軍校生,使用新裝備,一雪前恥。
在細心地準備之下,奉軍浩浩蕩蕩入關,一舉擊敗吳佩孚的直軍,奉軍正式入主中原,張作霖也達到了人生巔峰,成為海陸大元帥,即國家元首。
為何如此論功行賞?
勝利之后,自然就是論功行賞,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。
可以看出功勞最大的郭松齡沒有得到一省的督軍,那個在他眼里只會使用陰謀詭計的楊宇霆卻成為了安徽的一省大員,他十分氣憤。
似乎在表面看來,郭松齡的造反,源頭是張作霖的不公平,真是如此嗎?
客凌溯看來未必!
張作霖曾多次提醒張學良,用人不能這么用,完全的信任有時候并非是好事,當然,這只存在于你對對方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。
張作霖信任楊宇霆,而楊宇霆等人在張作霖的眼里只能是手下,并非是兄弟,這是帝王與臣子的關系,是自己的親信,重用和行賞也是正常。
郭松齡是張學良的親信,而父親張作霖并不看好郭松齡,因為張作霖討厭這個參加過“革命”的人,當然,張作霖是個守舊派,這只是他的想法。
更重要的是,他覺得郭松齡這個人不可信,靠不住。
顯然,大帥的眼光比兒子張學良毒辣,郭松齡果然造反了!
郭松林確實有自己所謂的信仰,但更多的是心里不平衡。
精良的裝備與優秀的士兵結果是勢不可擋
為了把兒子推上去,張作霖可謂是費盡了心機,他把最精良的裝備都給了張學良,可后來便宜了造反的郭松齡,差一點讓張作霖燒了自己的大帥府。
氣得張作霖大罵:“小六子混蛋!
”(注:小六子是張學良小名)
期間,郭松齡借機誘騙張作霖五虎將中愛兵如子的姜登選并殺之,此事一直被人詬病,也令人不齒。
后來張學良憑借自己的“本事”打敗了自己的老師郭松齡,這才平息了本次造反,卻也為后來埋下了隱患。
客凌溯的看法和總結
①郭之心胸狹隘、妻子的挑唆
②張學良的稚嫩,輕信于人
③張作霖過于信任楊宇霆,未給郭松齡適當好處(次要原因)
郭之夫人是造反的最大推手,是整個事件的“參謀長”,郭之失敗,與之有最大責任。
所謂理想與信念,更多則是幌子,無非是沒有得到封官進爵。
郭之心胸,確實不適合做帥。
當然,郭之優點也甚多,一生清廉,嚴謹治軍,此人做陣前大將,也是一軍之幸。
郭之倒戈,是導致后來東北軍失東北因素之一。
東北軍實力折損太多,日本更加肆無忌憚,當然,“不抵抗將軍”才是最大的罪臣。
試想,倘若郭松玲隱忍等待,未來的東北是否能掌控在自己手中呢?
關于“解析張作霖為何不給有功的郭松齡升官,以致郭松齡造反?”的介紹到此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