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對桂枝湯聊了聊,下面,是本站的小編整理關于桂枝湯的詳情解說:
桂枝(三兩,去皮) 芍藥(三兩) 甘草(二兩,炙) 生姜(三兩,切) 大棗(十二枚,擘)
右五味,?咀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適寒溫,服一升。
服已須臾,啜熱稀粥一升余,以助藥力,溫覆令一時許,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;
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
若一服汗出病愈,停后服,不必盡劑;
若不汗,更服,依前法;
又不汗,后服小促其間,半日許令三服盡。
若病重者,一日一夜服,周時觀之,服一劑盡,病證猶在者,更作服;
若汗不出,乃服至二三劑。
禁食生冷、粘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惡等物傷寒論論述
第12條: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。
陽浮者,熱自發;
陰弱者,汗自出。
嗇嗇惡寒,淅淅惡風,翕翕發熱,鼻鳴干嘔者,桂枝湯主之。
第13條:太陽病,頭痛發熱,汗出惡風者,桂枝湯主之。
第15條:太陽病,下之后,其氣上沖者,可與桂枝湯。
方用前法。
若不上沖者,不可與之。
第16條:太陽病三日,已發汗,若吐,若下,若溫針,仍不解者,此為壞病,桂枝不中與之。
第17條:若酒客病,不可與桂枝湯,得湯則嘔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
第19條:凡服桂枝湯吐者,其后必吐膿血因為。
第24條:太陽病,初服桂枝湯,反煩不解者,先刺風池、風府,卻與桂枝湯則愈。
第25條:服桂枝湯,大汗出,脈洪大者,與桂枝湯如前法;
若形如瘧,日再發者,汗出必解,宜桂枝二麻黃一湯。
第42條:太陽病,外證未解,脈浮弱者,當以汗解,宜桂枝湯。
第44條:太陽病,外證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未逆,欲解外者,宜桂枝湯。
第45條:太陽病,先發汗不解,而復下之,脈浮者不愈。
浮為在外,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。
今脈浮,故知在外,當需解外則愈,宜桂枝湯。
第53條:病常自汗出者,此為榮氣和。
榮氣和者,外不諧,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。
以榮行脈中,衛行脈外,復發其汗,榮衛和則愈,宜桂枝湯。
第54條:病人臟無他病,時發熱,自汗出,而不愈者,此衛氣不和也。
先其時發汗則愈,宜桂枝湯。
第56條:傷寒不大便六七日,頭痛有熱者,與承氣湯。
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當須發汗;
若頭痛者必衄,宜桂枝湯。
第57條:傷寒發汗已解,半日許復煩,脈浮數者,可更發汗,宜桂枝湯。
第91條:傷寒,醫下之,續得下利,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當救里;
后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。
救里宜四逆湯;
救表宜桂枝湯。
第95條:太陽病,發熱汗出者,此為榮弱衛強,故使汗出,欲救邪風者,宜桂枝湯。
第164條:傷寒,大下后,復發汗,心下痞,惡寒者,表未解也。
不可攻痞,當先解表,解表乃可攻痞。
解表宜桂枝湯,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第234條:陽明病,脈遲,汗出多,微惡寒者,表未解也,可發汗,宜桂枝湯。
第240條:病人煩熱,汗出則解,又如瘧狀,日晡所發熱者,屬陽明也;
脈實者,宜下之;
脈浮虛者,宜發汗。
下之與大承氣湯。
發汗宜桂枝湯。
第276條:太陰病,脈浮者,可發汗,宜桂枝湯。
第372條:下利,腹脹滿,身體疼痛者,先溫其里,乃攻其表,溫里宜四逆湯,攻表宜桂枝湯。
第387條:吐利止,而身痛不休者,當消息和解其外,宜桂枝湯小和之。
婦人得平脈,陰脈小弱,其人渴,不能食,無寒熱,名妊娠,桂枝湯主之。
與法六十日當有此證,設有醫治逆者,卻一月,加吐下者,則絕之。
產后風,續之數十日不解,頭微痛,惡寒,時時有熱,心下悶,干嘔汗出,雖久,陽旦證續在耳,可與陽旦湯。
黃煌老師體質中桂枝湯為桂枝體質所用主方:《十大類方》記載桂枝體質具有
(1)體型偏瘦,皮膚比較白,紋理相對細膩,少油光,肌表濕潤;
(2)腹壁薄而無力,腹部多扁平,腹肌比較緊張
(3)目有神采
(4)唇淡紅或暗,舌體柔軟淡紅或暗淡、舌面潤,苔薄白
(5)脈象常浮大,按之軟弱,脈多緩或遲。
桂枝湯證:1.自汗、惡風,發熱暉自覺發熱
2.上沖感,動悸,肌肉痙攣拘急。
3.脈浮
4.舌質淡紅或者暗淡,苔薄白。
舌象問題:王彥暉老師在《臨床實用舌象圖譜》中闡述,桂枝最適用于陽虛而經脈不通的病癥,最符合的脈象是舌質淡嫩紫。
腹證問題:《腹證奇覽》中闡:臍上中脘處,動氣所發,按之浮而筑筑動者,乃桂枝湯之腹證也。
方根:桂枝甘草湯:發汗過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湯主之。
主治療發汗過多引起的心動悸。
《奇覽》從臍上至心胸,動悸強,樸樸跳動不安者,此氣上沖逆,急迫之劇證也。
芍藥甘草湯:治療汗出過多引起的腳攣急。
后世常用于治療津液缺乏導致的肌肉拘急。
《奇覽》腹壁二行肌肉,內外上下拘急,按之硬,或腳脛或手臂攣急而難伸者,或手足雖無疾患,而腹壁攣急且痛者。
此僅治筋脈之攣急。
加減:
1.桂枝加芍湯:本太陽病,醫反下之,因而腹滿時痛者,屬太陰也,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
《處方解說》此方用于桂枝湯證、桂枝體質出現腹肌拘攣腹痛,腹脹滿者。
2.桂枝加大黃湯:大實痛者,桂枝加大黃湯主之。
用于桂枝湯、桂枝體質證有便秘者,或結腸炎左下腹觸及索狀硬結,有壓痛者。
3.桂枝加葛根湯:太陽病,項背強幾幾,反汗出惡風,桂枝加葛根湯主之。
用于桂枝湯證、桂枝體質出現項背強急。
4.桂枝加黃芪湯:
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;
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;
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盜汗出者,此勞氣也;
若汗出已,反發熱者,久久其身必甲錯;
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
若身重,汗出已,輒輕者,久久必身瞤,瞤即胸中痛,又從腰以上必汗出,下無汗,腰髖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,劇者不能食,身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,此為黃汗,桂枝加黃芪湯主之。
諸病黃家,但利其小便,假令脈浮,當以汗解之,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。
用于桂枝湯體質有浮腫、黃汗者。
5.桂枝加厚樸杏子湯:
若喘家作,桂枝湯加厚樸、杏子佳。
太陽病,下之微喘者,表未解故也。
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。
主治桂枝湯證作喘咳者,或喘息患有桂枝湯證者。
6.桂枝加附子湯:太陽病,發汗,遂漏不止,其人惡風,小便難,四肢微急,難以屈伸者,桂枝加附子湯主之。
7.桂枝加龍骨牡蠣湯:夫失精家,少腹弦急,陰頭寒,目眩發落,脈極虛芤遲,為清谷,亡血,失精。
脈得諸芤動微緊,男子失精,女子夢交。
《奇覽》臍上中脘處動氣強,小腹若弦繃急者,常見沖逆為患,此為上實下虛、上熱下寒之證,若脈虛芤者。
8.桂枝去芍藥湯:太陽病,下之后,脈促、胸悶著,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
此為外感邪氣入于太陽之里。
《奇覽》胸滿,自心以下無力,按之亦無痞硬、拘急者,為桂枝去芍藥湯腹證。
關于“桂枝湯”的介紹到此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