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

首頁 股票 資訊 教育 學習
子欄目:

文康網 > 教育 >

《大學》釋義:第一章 大學之道

《大學》釋義:第一章 大學之道

時間:2020年10月26日 22:00:48 來源:www.myclassified-ads.com 閱讀:

(2017-03-25 17:32:42)

《大學》簡介

《大學》原為《禮記》中的第四十二篇。

  《禮記》是戰國至秦、漢期間的儒家學者解釋說明《儀禮》的文章選集。

  這些文章的作者不止一人,寫作的時間也有早有晚,其中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的作品。

傳統說法認為,《禮記》的編纂(zuǎn)者是西漢儒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。

  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做《大戴禮記》,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;

  而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做《小戴禮記》,即是通常所說的《禮記》。

東漢末年,鄭玄為《小戴禮記》作注,使《小戴禮記》影響漸大,并由“記”升級為“經”。

  到了唐代,《小戴禮記》被列為“九經”之一;

  再到宋代,更被列為“十三經”之一,成為士子必讀的經典。

《禮記·大學》在唐代以前,并不為人所重視。

  到了唐代,佛教興盛、儒學日衰;

  為扭轉頹勢,韓愈等儒學家引用《禮記·大學》中的文字闡發儒家“修齊治平”的思想,試圖以此與佛學相抗。

  此時,《禮記·大學》開始為人們所關注。

宋代以前,《大學》并無單行;

  北宋天圣八年(1030年),宋仁宗以《大學》賜給進士王拱宸等,這可能是《大學》單行的開始。

  此后程顥、程頤兄弟各自根據自己的理解,分別作了《大學》改本,編定了《大學》的章次,并把《大學》一書抬到了極高的地位:“《大學》,孔氏之遺書,而初學入德之門也。

至南宋淳熙年間,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,又進一步發揚了二程的思想,對《大學》作了進一步的整理和編訂:他把全文分為“經一章”和“傳十章”,其中“經一章,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;

  其傳十章,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。

  ”他還認為“格物致知”一章已缺失,于是自己變作了《補傳》。

  經過這些改動,朱熹整理本的《大學》和《禮記·大學》就有了很大不同,于是后人就將前者稱為“致本大學”,而后者稱為“古本大學”。

  經過朱熹的整理,“致本大學”滲入了更多的理學色彩,突出了對心性的重視,有了更多的哲學意味。

元仁宗皇慶二年(1313年),朱熹所著的《四書》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成為科舉考試的官方教材;

  從此以后,直到廢除科舉,朱熹所注解的《大學》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熟讀成誦的經典。

《大學》的作者是誰?

  《禮記》并沒有說明。

  宋代的朱熹認為:《大學》的“經一章,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;

  其傳十章,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。

  ”意即經文部分是曾子所述的孔子之言,而傳文部分是曾子門人所記錄的曾子思想。

  曾子(前505-前435),名參,字子輿,他和父親曾點都是孔子的著名弟子。

第一章大學之道
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(新)民,在止于至善。

大學的宗旨,在于使自己的光明德性得以顯現,在于使民眾棄舊向新,在于使人的道德達到善的至高境界。

明明德:前一個明為動詞:使……明顯。

  明德,就是光明的德性,即美德。

親民:親當作新,動詞,使……新;

  新民,即使民新,也就是讓民眾棄舊向新的意思。

止于至善: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
  止,達到;

  至善,善的最高境界;

  至,極,最。
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

  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;

  知所先后,則近道矣。

知道了所應達到的境界而后就能志向堅定,志向堅定就能心不妄動,心不妄動就能性情安穩,性情安穩就能認真思考,認真思考就能有所收獲。

  世上萬物都有根本和末節,每件事情都有開始和終結;

  知道了本末終始的先后次序,就接近事物本來道理了。

①止:達到的境界,即上文所說的止于至善。

 ?、诙ǎ褐鞠驁远?。

 ?、垤o:心不妄動。

 ?、馨玻盒郧榘卜€。

 ?、輵]:認真思考。

 ?、薜茫核枷肷嫌兴斋@。

本末:根本和枝末。

  本,樹的根本;

  末,末梢。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

  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

  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

  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

  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

  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

  致知在格物。

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光明德性的人,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;

 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,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;

 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,先要修養好自身的品行;

  想要修養好自身的品行,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;

  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,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;

  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,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;

  獲得知識的途徑,在于窮盡萬事萬物的道理。

齊其家:管理好自己的家庭。

  齊,使……整齊。

修其身:修養好自身的品行。

  正其心:祛除雜念、端正自己的心思。

誠其意:使自己的意念真誠。

  誠,使……真誠。

致其知:求得某一方面的知識。

  致,達到,求得;

  知,知識。

格物:窮究事物的原理而無所不至;

  亦即窮盡事物的道理。

  格,至,到;

  物,即事物。
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

窮盡了萬事萬物的道理,才能獲得知識;

  獲得了知識,才能使自己的意念真誠;

  意念真誠了,才能使心思端正;

  心思端正了,才能修養好自身的品行;

  自身修養好了,才能治理好家庭;

  家庭治理好了,才能治理好國家;

  國家治理好了,才能使天下太平。

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。

  其本亂而末治者,否矣;

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

從國家元首到平民百姓,一切都要把修養自身的品行作為根本。

  一個人如果他的自身修養這個根本壞了,卻要做到家齊、國治、天下平,那是不可能的;

  如果本末倒置,就如我所厚待的人卻輕薄待我、我所輕薄的人反而厚待于我,這樣的道理是從來沒有的。

庶人:平民百姓。

  壹是:全都是;

  壹,即一切、一律。

本:根本,指修身。

  亂:紊亂,壞亂。

  否:不可能。

所厚者?。何宜翊娜藚s輕薄待我。

  所薄者厚:我所輕薄的人反而厚待于我。

未之有也:即未有之也;

  沒有這樣的道理(事情、做法等)。

  以上是“《大學》釋義:第一章 大學之道”的詳細解讀。

責任編輯:丁萌

上一篇:《大悲咒》正宗原版完整版MP3

下一篇:沒有了

最近新免费韩国电影国语_国色天香社区在线观看最新_有人有片在线观看的资源_国产精品酒店在线精品酒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