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魯氏菌病到底是什么疾???
對人體的危害如何?
趕緊往下了解一下。
什么是布魯氏布魯氏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,是《傳染病防治法》規定的乙類傳染病。
傳染源為羊、牛、豬、犬等牲畜。
目前,在中東、亞洲、非洲、美洲中部和南部、地中海盆地和加勒比海地區仍很常見。
平均潛伏期為2周,短的只有3天,個別病例可達1年。
布魯氏菌病的傳播途徑經皮膚粘膜直接接觸從事接產、獸醫、飼養、放牧、皮毛加工、屠宰、擠奶等職業人員,直接接觸被病畜污染的水源、土壤、草場、工具或其排泄物、陰道分泌物和娩出物等。
經消化道被污染的水或食物,經口腔、食道粘膜進入體內,如吃生拌或未熟透的乳、肉類,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。
氣溶膠通過呼吸道吸入而感染。
此途徑是動物皮毛加工者與實驗室人員感染的主要原因——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嚴重遵守生物安全防護規則。
患上布魯氏菌病的表現1、發熱:“布病”患者最常出現的癥狀是發燒,典型熱型為波浪式起伏,故曾稱“布病”為波狀熱。
但少見此類病例,多為低熱,間歇熱等。
2、多汗:在晚上增多,出現盜汗,汗質較粘。
3、關節肌肉痛:在急性期這種痛常呈游走性,主要是在大關節。
慢性期疼痛局限于大關節。
4、其他癥狀體征有乏力、精神不振、皮疹、肝脾淋巴結腫大、睪丸腫大、關節腫大、皮下結節出現等。
預防“布病”要做到這4點1、不食未經消毒滅菌的奶和奶制品。
2、不食用患“布病”動物的肉及肉制品。
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開使用,牛羊肉烹調應熟透后食用,必要時要消毒。
3、不使用染病動物毛、皮,特別是有“布病”流行的地區出產的毛、皮等。
4、有從事牛、羊、豬養殖銷售宰殺等職業史的相關人員,不要直接接觸病畜的各種流產物,積極做好個人防護,出現“布病”癥狀的患者要及時就醫。
布魯氏菌病可防可控可治,做好預防不可怕!
圖文來源于國奶育兒健康指導,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們刪除(供稿/陳諾 編輯/歷陽 審核/崔宇)
以上是“科普常識|蘭州布魯氏菌病來勢洶洶!這究竟是什么???”的詳細解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