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

首頁 資訊 教育 學習 歷史 健康 女人 生活 題庫 母嬰
子欄目:

文康網 > 資訊 >

次第花開~

次第花開~

時間:2021年09月25日 21:06:44 來源:www.myclassified-ads.com 閱讀:

  今天對次第花開~聊了聊,下面,是本站的小編整理關于次第花開~的詳情解說:

當你放下所有成見,你的心才真正敞開!

次第花開,花開見佛。

  今生最美的際遇,重塑心靈的力量。

2500多年前,佛陀在印度菩提迦耶成道時,我們卻不知在哪里游蕩……

由于傲慢、顛倒、固執、牽掛和恐懼,我們錯過了向他學習、思考和體證的機會……

一再錯過,直到現在。

  而他卻慈悲地說,他會再來,直到我們不再錯過!

《次第花開》是希阿榮博堪布寫的心靈隨筆,作者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,為我們講述內心本應具有的美好境界。

  讓讀者生起慈悲心,正確認識人生的離合悲歡及生命的無常,書中處處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,并教會我們坦然地面對心的本性,并從各種困惑中解脫出來,得到重塑心靈世界的力量。

作品分五個部分向讀者娓娓道來:

1、人生充滿煩惱,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,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,那么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。

2、我們尋遍整個世界,發現佛法可以讓我們的心得到安樂。

3、追求覺悟的過程,就像在一個無邊無際的迷宮里突圍,沒有佛法的指引,我們永遠都將被困在里面,原地打轉。

4、作者在家鄉的扎西持林閉關中心寫下多篇隨感,或睹物思人,或暢談佛法人生,素樸平實的語言背后是堪布一貫的清亮、通達。

5、釋迦牟尼佛說:“真正化解痛苦與危機的方法就是斷除損害眾生的惡業,行持自利利他的善業。

  作為佛弟子,不論能力大小,都可以做利益有情的事業,這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生。

  ”

書中的經典語句:

1)我們只關心自己,以及周圍極其有限的空間里的幾個人、幾件事。

  在這個小圈子以外發生的事情,不過是又一條新聞而已。

2)當你放下成見 偽裝和打算,不再牽掛 焦慮和希求,你的心才真正敞開。

3)物質的確能給人們帶來滿足感,但僅限于感官上的滿足,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、色聲香味觸法。

  而人之所以有別于動物,卻在于他不僅需要感官上的滿足,還需要精神上的滿足。

4)痛苦普遍存在,生活不可能完美無缺或總是稱心如意。

  由于這個見地,我們終于可以放松下來,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責,甚至不再想盡辦法化解,因為我們知道:只要有這個身體在,我們就必定經歷衰老、病痛、死亡;

  只要心里還有貪執、嗔恨、困惑、傲慢,我們就必定感受痛苦。

5)我所理解的修行,不是去追求神秘的體驗或為獲得某種超常的功能。

  修行是修養仁愛、寬容、謙讓、與人為善等能給自他帶來安樂的精神品質,也就是說,要關注其他生命的福祉,并且自覺調整自身行為讓其他眾生感到安適快樂。

6)當人生走到盡頭,除正法外,什么都幫不了你。

  縱然富有四海,也帶不走一針一線;

  位高權重,也帶不走一奴一仆,就連最為珍愛、精心保護的身體也不得不舍棄。

  那時,唯有惡業對你有害,除此以外哪怕整個世界都與你為敵,他們也無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閃閃的箭。

——希阿榮博堪布 《次第花開》

菩提心:是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”的簡稱。

  “菩提”二字,是古印度的梵語,譯成漢文的意義為“覺”,即是成佛的意思,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。

  發菩提心,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,也就是要發“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”之心。

 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、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。

佛教“六度波羅蜜”:

一、布施:

“布施”是佛教六度波羅蜜之首。

  一個人要想積累善業、積累福報,得從布施開始。

  我們也常說那句話,“要舍才會有得”,不善于布施,是難以培植更多的福報的。

  佛教講三世因果,“今生富貴為何因?

  前世齋僧濟窮人”。

二、持戒:

眾所周知,佛教里有諸多戒律,大多是針對出家僧人設立的,也有對皈依佛門的受菩薩戒的在家居士。

  其實,真正的戒律應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。

三、忍辱:

忍辱是一種修行的真功夫。

  佛門里有一句比較著名的偈語:嗔是心中火,能燒功德林;

  欲行菩薩道,忍辱護真心。

  忍辱不是退縮,而是一種磨煉和寬容,我們要感謝所有的成全。

四、精進:

我們在這世間生存,努力不是做給別人看的,而是讓自己不枉此生。

  《普賢菩薩敬眾偈》中說道: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水少魚,斯有何樂?

  大眾當勤精進,如救頭燃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。

五、禪定:

禪定簡單說:就是人要靜下心來,心無雜念,做到一心不亂。

  我們在家可以通過禪定這種方式,讓自己的心得到清凈、安寧。

“佛說一切法,為度一切心”,心若散亂,一切皆是困厄;

  心若得到安定,才能遠離一切顛倒迷惑。

  因此,一定要注意觀照自己的念頭,讓自己的心保持如如不動,不為外物所動、不被外境所轉,念念清凈,方得大自在。

六、般若,即智慧:

佛法就是人生修行的大智慧。

  佛教三皈依里也說道:自皈依法,當愿眾生,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

  人生有了智慧,才不會愚癡、迷惑、狹隘和偏見,才能見到自己的清凈佛性。

  愿大家都能夠點燃人生的智慧。

“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”!

步履間皆是修行!

  佛法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,它是一種樸素的簡單的生活方式,不玄妙、不神秘。

  佛法讓我們更正確、更好地認識自己并活在當下。

  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;

  常存善念,覺悟人生。

  珍惜當下,做更好的自己!
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;

  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!

  關于“次第花開~”的介紹到此結束。

責任編輯:褚興英

上一篇:憧憬_憧憬的意思_憧憬造句

下一篇:沒有了

最近新免费韩国电影国语_国色天香社区在线观看最新_有人有片在线观看的资源_国产精品酒店在线精品酒店